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长期、过量、单一施入化肥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壤性状改变,严重束缚了我国农业长远发展。为此,农业部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刘存寿带领的研发团队,历经近20年的研究成果,可为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化肥为什么有副作用
人们通常将化肥副作用归结为化肥施用比例不合适、盲目施肥所致。但刘存寿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既然从化肥施用早的发达国家到施用晚的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化肥副作用,其中必有深层次原因”。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形成和植物营养供应方面具有媒介和桥梁作用,这种媒介的结果就是产生水溶性腐植酸。
按照自然植物营养原理,刘存寿及其团队经过5年反复实验,将水溶性腐植酸与各种无机矿物离子和氮磷钾化肥进行配位反应,制备成仿生有机复合肥。
仿生有机复合肥利用了自然有机—无机配合物的缓控释原理,氮素利用率比化肥提高近100%,磷素利用率比化肥提高200%以上。同时,克服了普通有机肥和化肥的缺点,保留且强化了两者优点,实现作物高产、产品优质和土壤培肥三位一体,在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化肥施用量。